找到相关内容59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禅宗思想体系及其现代意义

    无非般若。苏轼的一首诗这样写道:“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雪堂行和尚看到这首诗偈时,说“便是”、“岂非”、“夜来”、“他日”八字多余,最好删掉。白隐和尚的老师正受老人说:“广长舌、净身也不要,只要溪声、山色就可以了&...

    吴言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4651606.html
  • 《俗语佛源》选摘㈠

    广长舌,山色岂非净身),且曰:‘也不易到此田地。’庵曰:‘尚未见路径,何言到耶?是门外汉耳。’师通夕不寐,乃晓钟鸣,去其秘畜,以前偈别曰:‘东坡居士太饶舌,声色关中欲透身,溪若是声山是色,无山无水好...三世,为“百八烦恼”。念佛计数的数珠,以一百零八颗一串者为“上品”。“和尚市语,以念珠为百八丸。”(《异录》)《木槵子经》谓:“若欲灭烦恼报障,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随。”也就是说,用一百零八颗念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1651784.html
  • 当代台湾旅游文学中的僧侣记游:以圣严法师《寰游自传系列》为探讨

    严法师所见的山水胜景,真是所谓“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净身”满目山河,无非皆是佛法的呈显。例如其在云南鸡足山观赏日出,所得的体悟是,“天下景观,总在山水之间。……对于佛法的修行者而言,……无所谓的...、大佛寺,天台山国寺。宁波的雪窦寺、天童寺、阿育王寺。  (3)西南地区:  云南:虚云和尚的鸡足山道场,昆明的圆通寺,大理古国的崇圣寺。  四川:成都的文殊院。  西藏:拉萨的哲蜂寺、色拉寺、...

    丁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3552292.html
  • 东坡诗论中的禅喻

    山色岂非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苏诗汇评》页1005)  〈夜直玉堂,携李之仪端叔诗百余首,读至夜半,书其后〉云:  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苏诗汇评》页1300)  ...苏诗汇评》页1338)  这些诗禅并举的文字可以看出苏轼或以禅法写诗、或以诗说禅法、或以诗参禅、或以禅论诗等等。“偈”是佛诗,“广长舌”为佛三十二相之一,见诸《阿弥陀经》《大智度论》等等,“净身”是佛三身...

    萧丽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252370.html
  • 北平法源寺沿革考(4)

    墨迹。联云。慎言其余。毋行所悔。淡泊明志。庄敬日强。又联云。禅室从来尘外赏。香台岂是世中情。又书铁石二字。清徐 墨迹。联云。溪声即是广长舌。山色岂非净身。前款署静涵上人。崇恩墨迹。联云 于意云何...净身。以水墨为经营。以烟云为供养。好相居然具足。正法因而受持。遂使十种普贤。咸入维摩之室。六时禅诵。好游舍卫之城。演妙喜于法筵。结良缘于净土。赞曰。稽首人天大导师。具大慈悲大愿力。无边法力照十方。...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65852863.html
  • 法源寺志(2)

    又联禅室从来尘外赏香台岂是世中情又书铁后二字   徐 墨迹  联云溪声即是广长舌山色岂非净身前款署静涵上人  崇恩墨迹  联云于意云何不可思议其福胜彼即见如来同治辛未书前款署体本方丈又小屏四幅  ...真如竹影松声入定初我欲为公转一语此心无实亦无虚)  徐桐题(休将衣钵问南能此是菩提最上乘翠竹黄花皆实相严中宴坐演心灯)  廖寿恒题(天龙竖指了前因挥尽群魔慧剑新四大本空无我相妙莲花见法身身 池皓月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65952867.html
  • 文字禅与宋代诗学(7)

    无碍处,试将烧却看嗔无。  眼睛心地两虚圆,胁不沾床二十年。谁信吾师非不睡,睡蛇已死得安眠。[43]  石龙有口口无根,自在流泉谁吐吞?若信众生本无垢,此泉何处觅寒温?[44]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45]  斫得龙光竹两竿,持归岭北万人看。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西江十八滩。[46]  富贵何时润髑髅,守钱奴与抱官囚。太医诊得人间病,安乐延年万事休。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30156024.html
  • 宁波七塔寺桂仑老法师略传(2)

    之所以长,是因为它有语必真实和辩说无穷的特点,这  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曾著有名篇,云:“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这是借用流泉的溪水,  ...烦恼,摆脱生死轮回。掌握了无生的道理,就是“抬头见喜”,向上一步,即可升到弥勒佛的世界。所以桂仑总结说:“善净其心,入息忍地,  住无生法,出止观门。”也就是说,常做到净心,遇事要忍让,坚持无生的认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41156915.html
  • 佛教论和谐

    下: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北宋诗人苏东波《赠东林总长老》诗云: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二、因果相依  (按语:缘起论是...华实相当,荣色光耀,不可胜视;清风时发,出五音声,微妙宫商,自然相和……泉池交流,湛然香洁……又众宝莲花,周满世界……”  南宋理学家朱熹《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

    刘元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95158479.html
  • 苏轼文学与佛家思想

    长舌,山色岂非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广长舌”是佛陀善于说法的象征,“清静身”指佛成就的佛体,也可以指众生先天具有的佛性。苏轼在这首诗中说,一点禅心,触目菩提,许多妙悟的偈子,真...已经圆寂了。苏轼惆怅莫名,题诗一首:  云师来宝山,一住十五秋。读书常闭户,客至不举头。去年造其室,坐忘百忧。我初无言说,师亦无对酬。今来复扣门,空房但飕飑。云已灭无馀,薪尽火不留。却疑此室中,常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61858914.html